- 六种摄 → 六種攝
- ﹝出菩薩地持經﹞ 攝即攝取, 亦攝受也。 謂菩薩以此六種攝諸眾生, 過去已攝, 現在今攝, 未來當攝, 乃至歷塵數劫, 無有疲厭, 故名六種攝。 (劫, 梵語具云劫波, 華言分別時節。 ) 〔一、 頓攝〕, 頓, 遽也。 謂菩薩從初發心, 於一切眾生作父母想, 隨力所能, 直以一切樂事饒益而攝取之, 是名頓攝。 (菩薩, 梵語具云菩提薩埵, 華言覺有情。 ) 〔二、 增上攝〕, 增上猶增勝也。 謂菩薩既已發心, 若於父母起尊重心, 種種方便勸修善法, 隨時供養, 知恩報恩; 若於妻子眷屬, 教修善法, 令其勝進; 或菩薩為王, 即攝受人民, 如法正化, 不加非罰, 以財以法, 而為饒益, 隨其力能, 教諸眾生, 令修善法, 是名增上攝。 〔三、 取攝〕, 謂菩薩常以二種攝取眾生, 一者常以捨心, 以財饒益一切眾生, 令其離於貧窮。 二者常以慈悲心, 以法饒益一切眾生, 拔惡邪見, 教修正法, 是名取攝。 〔四、 久攝〕, 謂菩薩攝取眾生, 多歷時數, 久久教化, 乃得成熟, 是名久攝。 〔五、 不久攝〕, 謂菩薩攝取眾生, 教化不久, 即得成熟, 是名不久攝。 〔六、 後攝〕, 謂菩薩於前五攝之後, 攝取眾生於此生內, 即能成熟, 是名後攝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